编者按:
每日经济新闻推出短视频访谈节目《AI煮酒》,邀请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、博导赵晖 ,短剧《午后玫瑰》总制片人赵聪,资深娱评人、《短剧新圈》主编高庆秀,以及相关影视行业大咖与人工智能行业新秀,围绕短剧与AI(人工智能) ,探讨技术从制作到宣发为全产业链带来的潜力空间。
近年来,中国短剧行业发展迅速,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505亿元 ,首次超过院线电影 。作为中国短视频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,短剧并非一夜爆火,而是向高级叙事形态发展的一种故事形态 ,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审美风格。
眼下,伴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渗透,从前端内容制作的成本控制 ,到后端营销宣发的平等平权,都让不少面临亏损的短剧公司感到欣喜。
在此背景下,近日 ,由每日经济新闻出品,聚焦AI与科技的短视频访谈节目《AI煮酒》之短剧篇正式上线。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导赵晖,短剧《午后玫瑰》总制片人赵聪,资深娱评人、《短剧新圈》主编高庆秀 ,围绕短剧精品化趋势 、AI技术与内容价值回归、商业模式出海创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。
弯道超车好莱坞,短剧是中国影视产业打出的一张“王炸 ”。作为新的内容形态,短剧正在技术的催化下 ,经历从野蛮生长到工业化转型的阵痛。短剧未来将在技术赋能与人文价值之间找到平衡,技术提效,人文提魂 ,在全球市场持续占据高地 。
生产即亏损 突围内容红海,AI平衡量与质
《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(2025)》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 ,短剧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.62亿,仅半年时间,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增长至101分钟 ,已追平即时通信类应用的使用时长。
赵晖教授表示,短剧通过“碎片化时间占据+情感化内容供给”的模式,契合了当代观众的收看需求,强化了陪伴属性。
以爆款短剧《午后玫瑰》为例 ,该剧聚焦中年女性重返职场这一社会议题,实现了内容与用户情感的深度共振,证明短剧具备承载复杂主题、引发社会讨论的能力 。短剧正从娱乐消费品升级为社会情绪载体。
赵聪指出 ,在演员生态方面,短剧能为更多的创作者提供机会。相较影视剧明星演员的高额片酬,短剧更注重角色适配度 。李若彤在剧中的反响和成功 ,印证了短剧能为新人与转型演员提供广阔空间,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影视行业人才成长体系。
早期阶段,短剧以爽文 、爽剧为主 ,造成了很多人对短剧存在刻板印象和偏见,简单地将之等同于霸总、扇耳光、揪头发。如今,随着内容审美层次逐渐提升 ,短剧朝着更高品质 、更具内涵的方向迈进 。
赵晖教授认为,影视人如果能把AI作为制作工具,意味着短剧可以有效平衡内容量产与精品化需求,破解传统影视生产中质量与效率的固有矛盾。
过去传统的内容分发模式主要依靠平台的筛选推送 ,分发效率低,且流量成本高。如果一部品质优良的短剧终结在最后的投流端,导致曝光效果不好 ,数量叠加起来就是生产端的巨大浪费。
高庆秀分析认为,80%的制作公司因投流成本过高亏损,付费模式下投流支出常占总成本60%以上 ,“生产即亏损”是这波中小短剧公司的生存常态 。
而AI技术的介入,通过互动升级和个性化推荐机制,可以重塑观剧体验 ,提升内容传播效率。赵聪举例,当观众看到一定章节,可以跟剧中人物对话 ,甚至指导角色下一步的行为,类似内容元宇宙,所有剧中人物都会变成虚拟IP(知识产权)并形成后续商业化开发链路。
在营销上,AI能更精准地分析用户数据并得出用户画像 ,从而在投流过程中清晰定位目标用户 。另外,AI还能实时监测投放效果,及时调整投放策略并优化投放方案 ,从而有效降低投流成本,提高回报率。
创新商业模式涌现,短剧文化输出的破壁与共建
事实上 ,早在2021年,短视频平台便已启动对短剧付费模式的探索,但时至今日有付费意愿的用户依旧是少数 ,甚至随着短剧内容同质化加剧,付费短剧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赵晖教授介绍,当前 ,免费模式、“短剧+”模式和短剧素材库出海等创新商业模式正在涌现 。
免费短剧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是通过广告变现(IAA,即应用内广告),平台通过在短剧中插入信息流广告、贴片广告 、产品植入等方式获取广告分成。比如,在用户观看至一定集数时插入10秒广告 ,平衡用户体验与收益。用户对这种模式的接受度较高,该模式尤其对下沉市场和低消费人群更具吸引力 。
“短剧+ ”则突破了影视内容本身的范畴,凭借“场景化叙事”能力 ,延伸为跨领域整合的媒介工具。比如,短剧与文旅推广相结合,四川方言短剧《家里家外》通过生动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,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旅游目的地;再比如电商平台上线短剧板块,通过剧情吸引并引导用户购买商品,实现流量变现。
短剧素材库在海外和国内市场兴起的逻辑主要是基于版权分销 ,北斗智影创始人兼CEO(首席执行官)阿当进一步阐述,由于国内大规模的短剧内容积压,现有平台分发还不足以让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,因此可以通过将版权素材二次创作输出到海外平台,拿到更多曝光流量,进而分销版权 。据介绍,平均一个素材剪辑的创作者可以做到月均5000元的分销内容净收入。
区别于传统影视的官方文化输出 ,创新模式带来的短剧全球化渗透更加“润物细无声”。赵晖教授认为,这也属于中国民间文化输出的破局之道:“无需宏大叙事,仅凭对人类共通情感的刻画 ,就能跨越文化差异,构建认知桥梁。当海外用户被中国短剧中的亲情故事感动,文化认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。 ”这种全球化生态构建 ,不仅是内容输出,更是产业模式输出。中国的短剧模式在海外市场得到验证,那么短剧行业就从“文化输出者”进阶为“规则共建者” ,这也会为中国影视全球化摸索出一条低成本、高效率的新路径。(实习生李月辉对本文亦有贡献)
每日经济新闻